编者按:近期,“新时代党性教育创新发展”研讨会在河南红旗渠干部学院举办,与会专家学者作了交流发言。为进一步促进学习交流,有效应用研究成果,学院官微开设“党性教育大家谈”专栏,对发言材料逐一进行刊发,供大家学习参阅。今天刊发中央和国家机关党校副校长代吉成的主旨发言《红旗渠精神——中国共产党人的“心学”好教材》。
红旗渠精神——中国共产党人的
“心学”好教材
中央和国家机关党校副校长 代吉成
党性教育是共产党人修身养性的必修课,也是共产党人的“心学”。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党的干部教育和党校培训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提出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党性教育是共产党人的‘心学’”命题,就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党的建设和干部教育工作作出的原创性思想贡献,为我们高质量开展好干部教育和党校培训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今天,也借此机会以“红旗渠精神——中国共产党人的‘心学’好教材”为题发言,和各位专家、同行交流。
一、“共产党人的‘心学’”是对中华传统“心学”的传承与超越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心学”作为儒学的一门学派,历史悠久,影响深远。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孟子就主张,“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宋明时期,心学发展至鼎盛,其中,以陆九渊和王阳明为代表的陆王心学可与程朱理学分庭抗礼。王阳明主张的“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行合一、致良知的认识论,深化了对道德意识的自觉性与实践性的关系认识。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并身体力行,作出表率。“共产党人的‘心学’”,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典范性成果,具有丰富哲学内涵和深远时代价值,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自觉意识。中国共产党人的“心学”借用了传统“心学”的概念表述,吸收其合理有益成分,但不是全盘接收,而是一种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有着自身独特的思想内涵和鲜明的时代特征。作为一个理想型、使命型政党,中国共产党人具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鲜明价值导向。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著名党史专家石仲泉先生在谈到这个问题时讲:“我们党所讲的共产党人‘心学’,就是继承和发扬中国文化重视正心修身的优秀传统,并赋予其鲜明的党性内涵及特征,就是要把不忘初心的根本要求落实好、践行好。”
正因为如此,与中国传统“心学”相比,中国共产党人的“心学”有自己的鲜明特征:一是科学性。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为指导,将思想建设置于科学的基础之上。二是人民性。我们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三是实践性。“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我们党强调认识与实践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联系、改造主观世界与改造客观世界相统一,注重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改造主观世界。中国共产党人的“心学”修养,不仅仅是个人的修炼功夫,更是在组织中接受思想训练和实践锻炼,从而不断提高党性修养。
二、修好“共产党人的‘心学’”体现了对新时代党性教育规律的深刻认识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提到,古人讲,治天下者先治己,治己者先治心。干部的党性修养、道德水平,不会随着党龄工龄的增长而自然提高,也不会随着职务的升迁而自然提高,必须强化自我修炼、自我约束、自我改造。“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共产党人的‘心学’”,继承和发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重视正心修身的思想,着眼于从思想根源上解决坚强党性问题。党性教育是共产党人的“心学”,是党员正心修身的必修课,这个论断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深刻揭示了党性教育的鲜明特点和干部教育的关键重点。修炼好“共产党人的‘心学’”,就要着眼于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通过深入扎实的党性教育,推动党员干部牢固树立理想信念和为民宗旨,打造金刚不坏之身;从思想认知转向情感认同,从他律转向自律,以内化于心,确保外化于行,实现党性修养的知行合一。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常说要修炼共产党人的‘心学’,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其中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求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党性。”
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指出,以学铸魂,就是要做好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深化、内化、转化工作,从思想上正本清源、固本培元,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一是要坚定理想信念。二是要铸牢对党忠诚。三是站稳人民立场。这既是对主题教育的重要指导,同时也是对全党开展的一次生动权威的党性教育,指明了中国共产党人修好“心学”的根本途径和要求。
三、用好红旗渠精神这本中国共产党人“心学”的宝贵教材
红旗渠精神是在红旗渠修建过程中形成的,既继承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勤劳坚韧的优良传统,又体现了当代中国人的理想信念和不懈追求。
中原地区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中原腹地承载中华文明主根主脉。红旗渠精神诞生于“七朝古都”安阳。这里,是世界文化遗产殷墟所在地,扁鹊、商鞅、岳飞等历代先贤在这里生活和活动,从这里走出了“四有”书记谷文昌。古代林州地处晋冀豫结合部,博大精深的中原文化、朴实厚重的三晋文化和慷慨悲歌的燕赵文化在这里交汇融合,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底蕴和人文风貌,孕育了不认命、不服输、敢于战天斗地的英雄气概。
面对林县人民十年九旱、水贵如油的苦难历史,以杨贵同志为首的林县县委从实际出发,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详细的调查研究和科学的谋划论证,作出修建千里河渠、引漳入林的重大决策。这个决策来自于人民,也得到了林县人民的大力支持和全力响应。为修建千里长渠,林县人民做出了巨大奉献和牺牲。红旗渠工程历经10年修建,是一项震撼世界的伟大工程,是无数林州儿女用血肉之躯拼出来、干出来、拿命换来的。红旗渠精神,是林县党和人民共同创造出来的,她产生于林县,是林县人民的光荣,又不仅仅属于林县,而更属于全中国、属于中华民族、属于中国共产党人,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林州地区的弘扬和延续,是中国共产党人初心使命的地域创造和时代体现。正因为如此,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红旗渠时指出,“红旗渠精神同延安精神是一脉相承的,是中华民族不可磨灭的历史记忆”。“红旗渠很有教育意义,大家都应该来看看。”
红旗渠精神自诞生以来,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共产党人。红旗渠精神历久弥新,始终是我们与时俱进、永葆生机的动力源泉。在安阳和林州两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直接指导下,河南红旗渠干部学院充分利用红旗渠这个宝贵资源开展干部教育培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现在,很多地方和培训机构将河南红旗渠干部学院作为党性教育基地,组织学员前来安阳林州进行党性教育现场教学,在这里感悟红旗渠精神的伟大、林州人民的勤劳、安阳历史的深厚,红旗渠这本特色鲜明的党性教育教材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面对从全国各地前来的学员,不仅仅要讲好红旗渠的修建故事,还要讲好林州的历史与文脉,讲好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讲好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惟其如此,才能够真正将红旗渠精神这份中国共产党人的“心学”营养渗透到党员干部的血脉和灵魂中去,成为一种自觉的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