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光明日报 | 《自力更生挺起民族脊梁》
2019-02-13 光明日报 1678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短短8个字,可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诸多行业的缩影。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面临着一穷二白的局面:重工业几乎为零,轻工业只是少数纺织业······毛泽东同志曾经感慨,我们除了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壶茶碗,连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在严峻的局势下,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顶住了帝国主义经济、军事的全面封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以大无畏的勇气和精神,一步步脚踏实地,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红旗渠、大庆油田······一项项举世瞩目的人间奇迹,使中国人民彻底挺直了腰杆。

  在河南林州,红旗渠将引来的山西漳河水源源不断地输送给这里的土地,滋润着这里的人民。20世纪60年代,10万河南林县人民自带工具,自备口粮,风餐露宿,历时10年,最终修建了盘绕在太行山间的“人造天河”——红旗渠。

  削平山头1250座,凿通隧道211个,架设渡槽152个······这是当时林县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交出的成绩。当年修建红旗渠时,既没有可供借鉴的经验与先例,又缺乏充足的物资和技术条件,更面临着质疑和反对。以杨贵为代表的林县县委班子以“头可断、血可流,不建好林县不罢休”的责任担当,带领全县人民打响了这场硬仗。修渠过程中,什么地方任务最重、什么地方最危险,党员干部就出现在什么地方。红旗渠干部学院常务副院长周翔表示:“时至今日,红旗渠水蜿蜒在太行山腰,展示着林县人民战天斗地的豪迈气概,述说着‘幸福是奋斗出来的’真谛。”

  当林县人民日夜奋战在巍巍太行山中时,在黑龙江大庆,另有一群人为摘下中国“贫油”的帽子在奋勇拼搏。

  20世纪60年代,大庆石油会战打响,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数万名石油人昂首挺进松嫩平原。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面对财力物力严重匮乏的局面,以王进喜为代表的广大石油人,没有被困难吓倒,苦战数年拿下了大庆油田,用事实证明我们国家完全可以自主发现、自主开采大型油田。

  王进喜的孙子王洪波,现任大庆油田采油八厂党委书记,他告诉记者,爷爷、父亲、自己,祖孙三代人都把故事写在了大庆油田上,“我觉得爷爷代表的不是一个人,而是那一代大庆石油工人的缩影。他们那一代人常说,只要国家一日缺油,那就说明我的责任还没有尽到。他们最值得我们学习的,就是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

  进入新时代,今天的大庆油田,仍然坚定不移唱响“我为祖国献石油”的主旋律,大庆石油人也始终坚持发扬光荣传统,坚定理想信念。“老一辈石油人传承下来的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无时无刻不激励着我们奋勇向前。现在我们厂如果临时有任务,老员工们都会自觉地留下来加班,完成任务后才离开。大家都觉得,党和国家把信任交到你肩头,你就有责任将任务完成好。”王洪波说。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在那个一穷二白的年代,党带领广大人民群众白手起家,将个人同祖国建设、民族复兴紧密联系在一起,为国家和民族利益敢于担当、勇于创新,用汗水和血肉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

  1958年8月1日,新中国第一辆高级轿车红旗牌轿车诞生。尽管其日后的发展有顺利也有曲折,但随着新一代红旗汽车的研发成功,“红旗”已成为中国的代表品牌。

  在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红旗工厂制造技术处L联合车间工人吴殿维心中,老一辈红旗人从来都是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老一辈红旗人,享有的硬件基础差,比如过去生产维修都靠手工,没有现代化的工具。作为新一代红旗人,更应该把老红旗人艰苦创业、吃苦耐劳的精神融入现在的生产中去”。

  吴殿维告诉记者,自己所有的网名、QQ名、微信名,都叫“我是红旗人”。“不为别的,就是因为我热爱我的工作。我也希望将来能得到更多人的认可。我希望将来有一天,咱老百姓提起红旗车都夸好,希望看到越来越多的红旗汽车能够飞驰在祖国大地上。”吴殿维说。

  《光明日报》( 2018年12月12日 04版)


合作办班:

0372-6186602
0372-6186620

办 公 室:

0372-6186601

传  真:

0372-6186611

邮  箱:

hqqgbxyjwb@163.com

网  址:

www.hqqgbxy.com

学院地址:

河南省林州市学院路1号

微信订阅号

微信订阅号

Copyright ©  2024 红旗渠干部学院 版权所有     工信部ICP备案:豫ICP备1502896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