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7日至12月1日,北京师范大学“一带一路”学院中国社会经济调查班在我院成功举办,101名来自30多个国家的学员齐聚河南红旗渠干部学院,度过了难忘的5天调研时光。
回顾5天紧张、充实、活泼的调研经历,参训的学员们一致认为,这真是一次精神洗礼,不虚此行。
导入课针对性特别强
考虑到本次调研的学员大都是外籍留学生,语言的差异、文化的差异、生活习惯的差异可能造成的困扰,学院在课程设置上专门设置学院内部课程--红旗渠精神及课程设置简介,学院青年教师李玲全英文分三个部分进行了详细介绍,主要包括红旗渠有关介绍、河南红旗渠干部学院有关介绍以及课程设置和安排等,让参训学员对课程有宏观的认识和了解,方便接下来有关课程的深入开展。
来自阿富汗的Ismail Oghli Keramatullah说道:“我从2018年就在中国,之前我的本科也是在中国读的,之后我在北京师范大学攻读MBA专业,我们学院组织的活动对我们来说是非常有帮助的,并且我们感到很开心。早上我们参加了培训课程,从老师的介绍中我学习到了很多关于红旗渠的知识。上午我们了解了相关的基础知识,下午我们来到了青年洞实地参观,验证了上午在博物馆看到的相关内容,比如说他们如何挖掘的,之后我们来到了青年洞,了解了中国人民在六七十年前是如何努力修渠的,能够达到如此成熟的技术是因为他们的辛勤努力,所以中国人民能够取得今天这样的成就,这对于我来说确实是一次难忘的经历。”
现场教学培训形式特别活
聚焦学员差异,立足学员个性化需求,河南红旗渠干部学院与北京师范大学“一带一路”学院多次商定调研课内容,最终以现场教学、体验教学为主,精选了红旗渠纪念馆、青年洞、石板岩富民路、石板岩太行天路、殷墟博物苑、曹操高陵遗址博物馆、庙荒村、止方村等具有代表性的现场教学点。同时安排了学员观看纪录片《红旗渠》。多种教学模式, 让学员们深入了解了红旗渠建设的历史缘由、时代背景、伟大成就和卓越功勋,深刻感悟了共产党人的梦想和追求、情怀与担当、牺牲与奉献,在学思践悟中体会到了红旗渠精神之伟大;通过查看殷墟博物苑、曹操高陵遗址博物馆那一件件文物、藏品,了解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石板岩镇、庙荒村、止方村生动呈现了中国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为留学生治理自己国家、服务自己国家提供借鉴和参考。
来自肯尼亚的OMURAMBI,MABEL AMBIYO 说:“我今天来到这里非常激动,学习中国的发展,尤其是通过像红旗渠这样的工程,我学习到了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我很开心能够成为此次团队中的一员,因为今天我学习到了很多,首先是中国人民对于工作的热情和团队协作以及重视创新,因为从红旗渠的修建开始,创新精神就贯穿其中,我想这是我的国家肯尼亚可以学习借鉴的,因为中国人民能够做到团结互助、专注于工作。如果我们也能够团结协作、相互理解,我们也能够努力在我们的国家达到这样的水平,所以我也建议其他国家,包括我的同学们都能够在国家建设和发展中考虑到这些因素,创新精神、奉献精神、合作精神,尤其最重要的是我们自己也能够参与其中,因为想要实现梦想每个人的贡献必不可少。”
强化管理教学服务特别暖
强化内部规范管理,从师资队伍、后勤保障、督促检查等多方面,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教学服务。精选2名有英语专业背景的青年教师全程担任讲解,安排3名经验丰富、素质优良的教学助理做好对接服务。同时学院后勤保障部、后勤管理公司在接到班次发布通知后,第一时间了解学员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在食宿安排上做到暖心、贴心。
学院青年教师李戬说:“一个星期前,我在郑大参加红旗渠精神进校园巡展活动任务中,明确了需要执行本次讲解任务。为了更好地向留学生讲好红旗渠故事、展示好中国形象,我利用晚上的时间查阅学院之前接待外事班次的相关资料,虚心向有经验的同事请教,精心梳理讲解词;在白天宣讲的空余时间认真练习,并在回来之后第一时间就专程到红旗渠纪念馆进行了6个小时的实地演练,确保顺利完成此次讲解工作。”
学习无止境,调研再提升。参加调研的留学生们一致认为,此次红旗渠之行是自己参加过的最“特别”也是最难忘的一次调研经历,让自己感受到了精神的力量。学员们表示,要进一步弘扬“红旗渠精神”,立足本国实际,注重创新借鉴,促进本国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