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科研

廪实:幸福渠——“太行渔歌”声声不息
2025-04-04 红旗渠干部学院 34

编者按

202545日,红旗渠将迎来总干渠通水60周年。这条被誉为“人工天河”的奇迹工程,不仅是新中国水利建设史上的丰碑,更彰显了太行山人“千锤万凿不言弃”的坚韧品格,林县人民“誓把山河重安排”的豪迈气魄,中原儿女“万众一心闯难关”的集体伟力。在纪念日到来之际,我们推出系列理论文章和融媒体产品,回溯峥嵘岁月,探寻精神内核。

60年渠水奔腾、60年精神传承。红旗渠的故事,不仅是历史的回响,更是未来的召唤。面对新征程上的“太行山”,唯有继续发扬敢于战天斗地的英雄气概,将红旗渠精神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能,方能跨越“层峦叠嶂”,让精神丰碑照亮复兴之路。

8.png

幸福渠:“太行渔歌”声声不息

刘  芳

六十年前,林县(今林州市)儿女以“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豪迈气概,在悬崖绝壁间凿出“人工天河”红旗渠,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精神刻入太行风骨。今日之河南,正以同样的气魄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与乡村全面振兴。站在新的历史坐标点,我们既要传承“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的奋斗基因,更要以创新思维激活乡村振兴的“源头活水”。

战天斗地激发争先动力

自总干渠通水60年来,红旗渠已从昔日的“救命渠”升华为“精神渠”“幸福渠”,其精神内核在城乡融合、乡村振兴、生态治理等新时代实践中不断绽放新的光彩,持续焕发出蓬勃生机与活力。正如林州人所说:“红旗渠都能修成,还有什么事干不成?”这不仅是自信的宣言,更是在城乡融合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上奋勇争先的精神注脚。

在红旗渠精神的滋养下,新时代的中原儿女正在城乡发展版图上书写着新的传奇。在城乡融合发展赛道上,一方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将城市的交通、水电等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让农村也能享受到与城市同等的便利条件。另一方面,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教育资源、医疗资源等不断向农村倾斜,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在乡村振兴战场上,河南各地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巧妙提升土地利用效能,让农民的“钱袋子”越来越鼓。在生态治理维度上,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将丹江水引入林州,与红旗渠形成“双水脉”格局。这一创新举措不仅优化了林州的水资源配置,还为当地的生态修复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与此同时,河南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殷殷嘱托,积极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以“三新一高”为引领,在守护安澜、修复生态、传承文明等方面持续发力,奋力谱写新时代黄河大合唱的河南篇章。

要素融通重塑发展格局

红旗渠是一项跨地域的系统工程,其建设过程充分体现了跨区域协作、多要素融通的特点。红旗渠的水源来自山西省平顺县的浊漳河,在修建过程中,平顺县让地、迁坟、砍树、腾房,给予了全面的支持和配合,充分体现了跨地域协作的精神。红旗渠建设过程中,以超常规方式实现人力资源的深度整合。林县动员全县15个公社、数万名劳动力,采取“划段包干、轮换施工”的模式,形成“男女老少齐上阵”的壮阔场景。在技术创新上,水利技术员吴祖太设计了“空心坝”导流技术,让渠水从坝体穿行、河水从坝顶流过,解决交叉河道难题,此技术后被编入水利工程教材。红旗渠要素融通的实践证明,即使物质条件极度匮乏,通过制度创新激活人的主体性,也能凭借要素的创造性配置突破发展极限。

新征程上,河南积极作为,致力于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壁垒,通过一系列政策举措,将人才、资金、技术等核心要素进行科学合理的优化配置,推动城乡实现 “双向奔赴” 的良好发展态势。在人才振兴上,通过实施“人才回归”工程,吸引了一批高素质人才回流乡村,为城乡融合提供智力支撑。在资金支持上,通过设立专项基金、引导社会资本投入等方式,为城乡融合发展提供了经济保障。在技术创新上,通过建设“智慧农业”平台,推广“互联网+”模式,为城乡融合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引擎。在产业协同上,通过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形成了城乡产业协同发展的良好局面,为城乡融合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这种“系统集成”思维,正是红旗渠精神在新时代城乡融合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中焕发出强大生命力的生动体现。

诗意栖居成就美美与共

“愚公奋起十春秋,引来漳河润田畴。”红旗渠修成了,红旗渠水引来了,林县的一切都活起来了。千年的旱地流起了清泉,粮食产量连年提高。通水前,粮食亩产只有几十公斤,通水后亩产达400多公斤。万年的荒山栽上了树,生态林、经济林同步发展,形成了“松柏林盖()顶,用材林缠()腰,经济林铺()底”的林茂粮丰的立体绿色景象。林县人民充分利用水库、池塘养鱼、养鸭、养鹅,谱写了一曲“太行渔歌”。

修建红旗渠是为了让林县人民活下去,而如今河南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是为了让人民生活得更好、更幸福。如今,乡村的诗意不再是孤立的存在,城市的繁华也融入了乡村的质朴。特色农产品搭乘便捷的物流,走进城市的千家万户;民俗文化产业吸引着城市游客纷至沓来。他们沉浸于古老的传统习俗中,尽情感受乡村文化的独特魅力。城市的文化展览、戏剧演出等文化活动走进乡村,为留守农村的人们打开了一扇通往广阔世界的窗户。先进理念与技术也为乡村产业升级注入强大动力,使其焕发出蓬勃的生机与活力。在这诗意栖居的环境中,城乡之间相互交融、共同促进,最终谱写出美美与共的美好篇章,让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每一个人,都能收获满满的幸福与归属感。

从解决生存之困到破解发展之题,红旗渠精神始终是激励我们奋勇争先的精神密码。新征程上,让我们以红旗渠精神为指引,既保持“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勇气,又善用“会当水击三千里”的智慧,在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上奋勇争先!

作者系河南红旗渠干部学院教研部教师

来源:河南宣讲微信公众号

合作办班:

0372-6186602
0372-6186620

办 公 室:

0372-6186601

传  真:

0372-6186611

邮  箱:

hqqgbxyjwb@163.com

网  址:

www.hqqgbxy.com

学院地址:

河南省林州市学院路1号

微信订阅号

微信订阅号

Copyright ©  2025 红旗渠干部学院 版权所有     工信部ICP备案:豫ICP备15028963号-2